高一语文《劝学》《过秦论》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劝学》《过秦论》二教学目标:《劝学》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3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过秦论》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2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3培养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判断能力。三教学重难点:《劝学》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等词义。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秦论》1归纳掌握“制”“之”“利”“固”“遗”“度”等词义,掌握常见文言句式。2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四知识分析:《劝学》(一)作者作品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他为“荀卿”。其政治思想主张,礼法兼治,强调尚贤使能。(二)把握主旨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三)把握结构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四)艺术特色1比喻论证,运用自如。2排比对比,语言整齐。3行文简洁,条理清楚。
用心爱心专心
f《过秦论》(一)认识作者贾谊,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者之一。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二)时代背景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一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三)把握主旨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四)把握结构第一部分(14)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第二部分(5)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五)写作特色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用叙事来说理。2对比论证方法的巧妙运用。3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富有文采。
【典型例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绳(zh
g).B靛青(dì
g).C跬步(kuī).D可镂(loù).槁暴(pù).舟楫(jí).蚯蚓(y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