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事故的日益增多,全县现有的急救体系已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311现有的医疗急救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急救需求。3111急救设备、车辆配置不足。旬邑县总人口近30万,根据卫生部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救护车数≥025辆人,每辆救护车配备5人(其中急救一线工作人员不低于急救系统人员总量的70)的标准配置,作为全县医疗救治中心的县医院应配置救护车5辆,工作人员25人。但是目前,县医院仅有救护车2辆,人员只有16人,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且急救车设备配置简陋,车辆仅有担架,缺少必要的车载急救设备、通讯设备,没有形成完整的院前急救指挥和调度系统。医院现无负压式救护车,难以应对非典等传染病的急诊救治。同时,现急诊科急诊抢救设施滞后,缺少必备的急诊救治设备。3112业务用房不足。县医院作为全县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的中心,现急诊业务用房在门诊部内,面积狭小,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急诊医疗救治体系,在应急救援响应和保障上,相对于其它公共安全保障系统极为滞后,影响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312人口总量增长、老龄化加剧、急救疾病谱的变化带来日常急救服务需求
4
f的不断增长。目前,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持续增长的倒金字塔型。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逐步进入老年型,而创伤、急性脑血管病、呼吸道急症、肿瘤、昏迷、心脏病、已占急救总量的65,并处于不断上升趋势,目前的急救体系难以应对日常急救服务需求量的大幅度增长,314突发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日趋繁重。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多,交通事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呈上升态势,各种潜在危险随时都可能出现,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急救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急救医学管理的集中点是重视院前急救,规范医院急诊科管理和强化监护病房管理三个方面,而院前急救是急救体系的首要环节,急诊科救治体系是急救体系的第二环节。加强院前急救,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对于及时挽救病人生命和减少伤残至关重要。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急救中心面貌,提高急救服务能力,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等健康服务,急需在县医院建设系统完整的农村院前急救调度中心和急诊科救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