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刘欣茹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27期
【摘要】2011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全面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随后各省纷纷跟进实施,成立了不同级别的协同创新中心,纷纷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色与优势。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各方面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现有协同创新中心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共性不足,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牵头的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平台;机制体制改革
2011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全面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旨在通过机制体制改革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强强联合,打破资金、人才、技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整合,2013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牵头的14家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通过“2011计划”认定,随后各省纷纷跟进实施,成立了不同级别的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色与优势,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江苏省于2012年启动、2013年实施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专门成立“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这一协同创新计划实施组织机构,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省教育厅、财政厅、科技厅协助,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推进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南京邮电大学面向行业产业的重大发展需求,牵头成立的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于2014年进入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各方面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现有中心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共性不足,在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中探索解决办法。
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困境
11经费使用进度缓慢
为保证各协同中心有序建设与运行,获得立项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财政支持。以江苏省为例,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协同创新中心的类型不同给予动态支持。经费使用过程中各中心面临不同的问题,有的协同创新中心资金支出缓慢,甚至存在不敢用、用不完的现象。一方面,由于经费使用制度的细节存在模糊界限,人员费如何使用尚未出台明确的规定,部分协同单位出现不敢用钱的情况,经费使用进度缓慢。另一方面,由于机制体制限制,中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