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摘要】:某高层地基为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预应力管桩,主楼为框架核心筒结构。通过设置后浇带、桁架转换、管桩穿越等措施解决了结构超长、转换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等问题,是结构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关键词】:抗震;湿陷性;沉降;转换;扭转效应1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西安市,主楼27层,高度9980m;裙楼6层,两层地下室,负二层为机械停车库,局部为核六级人防,建筑宽50m,长100m,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本工程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均属丙类,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设防。2基础设计21地基土构成及特性据勘察揭露,场地地貌单元属于黄土梁洼,拟建场地十层层位稳定,分布连续,地基均匀性较好,属于均匀地基,勘察结果显示勘察范围内地层共16层,其中②、③、④、1层黄土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为II类中等湿陷性。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如表1:
勘察期间,各勘察点均见到地下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为1300~1470m,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22地基基础方案本工程位于西安市,标准冻深60cm,由于本工程地下室埋深达1050m,可不考虑冻胀影响,但工程所在场地13m深度范围内的黄十层为湿陷性黄土,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对湿陷性黄土层的处理,结合当地经验,基础形式有两种选择:灰土垫层置换和预应力管桩穿越湿陷性黄土。由于本工程地下室埋深105m,而湿陷性黄土深度为130m,最初考虑为换七置换,经计算,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修正后为360kPa,可满足高层部分承载力要求,但裙楼和塔楼沉降差较大,塔楼部分沉降达176mm,裙房沉降仅36mm,需要设置沉降后浇带,且底板预留高差很难控制。难以满足塔楼裙楼不设置沉降缝的要求。
f第二种方式是采用预应力管桩穿越湿陷性黄土,拟用①500厚壁管桩,塔楼持力层选于11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300kN,裙楼持力层选于5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800kN。采用桩基能很好的控制沉降差,采用桩基后,粗算塔楼沉降32~41mm,裙房沉降在26一32mm,可以很好的控制沉降差,且比较接近该区域既有高层的经验沉降。经过经济技术对比发现,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和换填置换的成本差别不大,究其主要原因为换土置换增加了开挖深度,使基坑支护增加了支护桩的长度和密度,同时增加一道锚索使起工程造价增加较大,故本工程最后采用了预应力管桩穿越湿陷土的基础形式。23沉降控制基坑支护本工程核心筒沉降采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