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牛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4、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5、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
7、之所以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
A.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错误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
C.农村
D.城市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②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现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
11.“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12.“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
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3.“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