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说课稿
希望小学李秀芝我说课的学科是科学。内容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中的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本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二、学情分析在未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当中已经认识了一些有关沉浮的现象,但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变化,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因此,在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时,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的展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从而突破难点。三、教学目标通过深入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并学会给液滴加热的过程。(2)科学探究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知研究的科学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还有很多。
四、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下脚石。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同时综合运用发现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物体的沉浮现象进行有意识的探究,扎扎实实做到以生为本。五、教学流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在这一个环节里,我利用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