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前景分析(宜昌)
第一章市场分析
考察一个旅游地的竞争优势,不独取决于旅游地内部,需要对旅游地外部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当前的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后消费主义时代,消费者所追求的绝不仅仅是商品本身,而是蕴藏在商品中间的消费意义和价值。旅游市场也概莫能外。对消费市场的分析,还需要关注其旅行成本的高低。
一、市场现状
1、国际市场宜昌市是三峡国际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然而宜昌中心城区旅游吸引物较少,使之沦落为三峡游客的过境地,2002年接待海外游客4202万人次,位居全省之首,占全省总量的412,但海外游客在宜昌停留时间仅为117天人,其中有81仍然以一日游为主,中心城区的旅游“空心化”依然没有改变,这与宜昌三峡的魅力、三峡工程的魅力形成强烈的反差。
504540353025201510
50
1999年
2000年宜昌
2001年
2002年
武汉
重庆
三峡旅游线主要旅游城市接待海外游客对比单位:万人次
f由上图可见,整条三峡旅游线上几个主要节点城市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在逐年增长,宜昌接待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快,接待人数与重庆逐渐接近,说明宜昌在三峡旅游线上中转地位已经逐步确立,成为三峡名副其实的主要入口区,宜昌发展旅游前景广阔。
2、国内市场(1)据相关资料(2000年)的分析,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是:★国内旅游围绕假日展开,春节、五一、国庆依次形成一年之中的三个旅游高峰,其创造的收入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8。★城镇居民仍然是国内旅游的主体,出游率逐年增长(2000年是1044),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70,农村居民出游人次虽然高于城镇居民,但受到消费能力的限制,出游率只有44,总支出仅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30。(2)据2002年旅游业界的各种调查分析显示:★春节与五一、国庆两个黄金周有所差异。相对而言,春节是亲情的春节;而五一、国庆则更强调休闲;★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是中国城市居民假日旅游的主体;2002年宜昌市接待国内游客76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相当于全市GDP和第三产业的114和372。重庆接待国内游客461969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20153亿元。可见,宜昌与重庆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宜昌旅游业仅仅凭借三峡支撑,宜昌本市缺乏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缺乏品牌产品。3、长江三峡与宜昌市客源市场经过近三年的跨越式发展,宜昌旅游在三峡区域的地位显著提高,宜昌市作为长江三峡旅游线游客集散地的局面正在形成,1996年武汉市接待海外游客21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