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从“端午节”申遗的成功,到“清明节”“除夕”的公共假期,到“二十四节气”,其实在每个中华传统节日中,都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都荟萃着人文理念的精华,都携带着传统美德的基因,如果能真正领略到这种情怀和精神,对于文化传承将会非常有益。(在之前我国入选“非遗”的还有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中医针灸、端午节、中国剪纸、篆刻、京剧、皮影戏、珠算等三十多项。2018年1月26日,中国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说“中华民族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良渚让我们找到属于整个民族文化的‘根’。”)7、从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经典咏流传:一场净化国人浮躁的文化盛宴央视热播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成为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交融,令人耳目一新。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委员提出的“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提案,获得17位政协委员的联名支持。曾经《中华诗
6
f词大会》带热了收视率,冠军武亦姝也上了微博热搜排行榜,《中国诗词大会》刚刚落幕,董卿酝酿筹备近1年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正式开播。在《朗读者》中,每期根据主题,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电影桥段,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以舞台视觉语言辅助呈现,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并引发共鸣,受到各方关注。事实上,悄悄火爆起来的还有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一封信、一位演员、一张讲台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见字如面》被网友们戏称为“素颜”节目,却在豆瓣上拿下高达95分的惊人分数。嘉宾们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