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4种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稻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出性的害虫。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以刺吸式口器吸取稻株汁液而使稻秆干燥。全年发生7~8代,上半年第3代、下半年第6代为主害代。稻飞虱成虫有两种翅型虫态:长翅型、短翅型。当稻田大量出现短翅型成虫(大肚虫)时,是稻飞虱大暴发的先兆。当分蘖期虫口密度达1000头百丛,穗期虫口密度500头百丛以上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25扑虱灵粉剂50克或10吡虫啉20~30克,对水60千克于低龄以前喷杀。成虫较多时用20叶蝉散乳剂100克或80敌敌畏或毒死蜱100克,对水60千克喷杀。施药时,适当保持田水层可提高防治效果。
2、卷叶虫。1年发生6~7代,以第2、3代(早稻)、第5、6代(晚稻)为主害代,早稻受害比晚稻严重。卷叶虫发生的轻重主要与气候和水稻品种长势有关。高温干燥对此虫发生不利,湿度大、稻株生长嫩绿的田块受害较重。水稻分蘖期间受害,只要不是满田白叶,对产量影响不很大;孕穗至抽穗期间,当剑叶及倒二叶受害严重时,不仅影响抽穗,还导致秕谷增加,影响产量。防治:在幼虫1~3龄期,用18杀虫双水剂250毫升或用90杀虫单粉剂50克,或用5锐劲特40克,或用50杀螟硫磷乳油50~75毫升对水60千克~70千克喷雾。
3、稻瘟病。全生育期及全株各部分均能发病,按发病时期及不同部位分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秆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其中叶瘟病斑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4种,慢性型、急性型病斑的大量出现常常是叶瘟流行的先兆。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在有菌源的前提下,主要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气候、栽培技术、病菌变异等因素也有很大影响。防治:①种子消毒可以杀死谷种所带的病菌,用25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种24~48小时,或用强氯精300~400倍液消毒12小时(先预浸种12小时)②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富士1号(稻瘟灵)100毫升,对水60千克~75千克喷洒防治。三环唑对穗瘟防效显著,富士1号对叶瘟、穗瘟防效均较好。无公害药物可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750倍,或8噻菌灵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千克拌细沙,于叶瘟发病前7~10天撒施(保持3厘米水层),或在始穗前20天撒施防治穗瘟。
f4、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瘟,发生轻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肥水管理,温度高、湿度大,发病严重,田间菌核留量与初期病害轻重有密切关系。防治:①减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