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在建筑中的表现
建筑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产物,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通过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的形式表达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创作中,充分照顾到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发展人文精神,创造出了有民族特色的、符合当地人群生活习惯的、并具有多种文化特征的建筑风格与建筑环境。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国艺术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性格,表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伟岸而俊秀、博大而亲切、神秘而浪漫的特征。中国古建筑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注重人生(现实),强调“实用理性精神”,加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尚俭的民族,这种价值观,表现在建筑艺术上,则是一种很现实的实用观点,即“适形”与“便生”。中国古建筑的适形而止,是以“度”为基础的。“度”即是建筑物的尺度、造型、体景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对“度”的规定在《考工记》中就有规范:“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车九,宫中度以寻”。中华民族的“实用理性精神”,决定了其审美尺度是人性的尺度,中国人把与生活联系的最紧密的住宅审美功能作为最基本的尺度,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建筑的“度”,使从建筑到城市,都在统一中变化,而这种变化统一,都是以人性的尺度去创作、认识、欣赏的。“便生”,就其意来讲,一是指便于现世的人,二是便于生活。这种思想,也是中国哲学思想中重要现实人生的写照。从皇帝的寝宫,到衙署的后宅;从寺庙的方丈院到村野的农舍,虽等级千差万别,但其“便生”的思想,却有许多相通之处,都是从生活的方便,生活环境的良好出发,创造出便于人生存、生活的空中国古建筑始终是以现世的君权为核心,渗透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如城市是封建统治的政治中心,所有建筑不论大小通常按礼制来建设,这些建筑都是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街道纵横正支,方格严整,全城对称均衡,外廊方正。如明、清的北京城,唐代的长安城,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礼制观念。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中国建筑无论是单体还是群体,往往都有一个中轴线,整个建筑或建筑群是沿中轴线按左右对称的格局分布的。这种布局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严谨正统的感觉,因此,皇家的宫殿、陵墓大都采用这种布局方式,著名的故宫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故宫南北方向有一个明显的中轴线,在这个中轴线上,依次布列了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