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发展,脱贫稳定性不强的问题。在一些脱贫任务较重的地方,干部们都
f愿意干短期项目,以图见效快,而不愿意干中长期项目;部分地区依然是“慰问式”扶贫、输血式扶贫项目多,持续的产业扶持“造血式”扶贫措施少;有些地区把扶贫简单地等同于给钱给物,没有调动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导致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有些地方为了完成任务,不分对象就简单地用低保政策搞“一兜了之”。这样的脱贫可持续性差,一旦帮扶、支持力度减弱,返贫可能性加大。客观而言,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搞扶贫,点多、线长、面广、环节多、挑战大,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视问题,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就会导致矛盾问题逐步积累恶化、直至积重难返。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攻坚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早发现、早解决就早主动。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更重、挑战更艰巨、矛盾会更突出,来不得半点投机,注不得半点水分。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正视问题,从问题入手,针对性地采取专项措施,建立更加科学、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和检查监督,念好“问责”这个“紧箍咒”,并充分发挥好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脱贫既看数字,又看实效,既看当前,也看长远,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眼下距离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剩下3年多的时间。面对新形势下脱贫攻坚的新任务新要求,针对
f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制约,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进一步凝聚共识、厘清思路、把心思放正,把目标定好,把责任明确,用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