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案(三十)
撰写人:申静
第25课一、【学习目标】
两极世界的形成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其背景,理解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2、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及作用。3、理解柏林危机与北约成立的关系,把握北约和华约成立的目的及给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4、分析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目的及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
1.阅读教材,根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初步建立知识体系2通过分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必然性及其意义与影响,培养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3认识美苏争霸的格局由美苏两国的对外战略所决定的,明确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原则。
四【自主先学】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美、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及原因;两极格局下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双方在全球对峙局面下进行的激烈争夺。本课主要讲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美苏两极格局确立后,双方采取的对抗政策、措施,以及进行长期争夺的主要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后美、苏两国共同作用的结果。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它们各自操控下势力集团不断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日益确立了以欧洲为重点,涉及亚洲、美洲的全球性的严重对峙局面,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长期深刻的影响。“从盟友到对手”一目主要叙述了以雅尔塔体系为框架的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形成这一格局的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遏制战略的具体政策──“冷战”政策的出台。其一为“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从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双方国家实力的抗衡以及联盟基础的消失等角度进行了概述。第一,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目标各异,导致双方无法继续合作,双方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敌人的重要依据;第二,美国战后作为头号资本主义世界强国,苏联作为军事强国,两国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