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仍然能很自然地从那些艰难、冲突但又温和而且充满理性的氛围中感受到美国宪法初造之时,便已深深植入其基因的民主与契约的精神。在被“成王败寇”的斗争哲学浸淫许久的中国人看来,“政治”“权力”、,这些似乎天生就无比冰冷,必须你死我活拼争的东西居然可以进行这样温情脉脉的讨论和妥协,既难以想象却也开了眼界。不敢断言这就是绝对正确的一种方式,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一种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推荐阅读的那个版本因为年代久远,本校图书馆的馆藏已经相当陈旧。2006年贺卫方先生主编了一套法律文化之旅丛书,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将本书收录其中,并将中文译名更改为《设计宪法》。新版后,本
1
f书的纸张、排版和字体都有了很大改善,而且加入了300多副精美的插图,因此,虽然内容与旧版完全一致,但在阅读体验上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同学们在借阅时可以参考。《2、“五月花号公约”签订始末》威廉布莱福特著,王军伟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本书的作者,威廉布莱福特生于1550年的英国,是一名清教徒。他便是当年乘坐“五月花”号前往美洲的其中一员。布莱福特后来成为一名改革政治家。1856年他的《普利茅斯垦殖记:16201647》被付梓出版,而《“五月花号公约”签订始末》即该书的节选本。故事起源于远在欧洲大陆的英国,从英国国教中分裂而出的教派清教的信仰者们在英国大陆上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和压榨,使得他们只能离开家园。清教徒们的第一站是莱顿,不过在西班牙军队的威慑之下,他们只能再次选择漂泊。之后他们以独立团体的名义接受弗吉尼亚公司的管辖,并找到了愿意对他们的航行进行风险投资的商人,获得了远航的储备。此后,他们从莱顿出发,转道南安普敦开始前往新大陆。经过66天的海上航行,这批人到达了达科德角,并在此后不久签订了《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以此公约为基准和宪章,开始了他们在新大陆上的新生活。这是个关于逃亡和救赎的故事,“五月花”号上的众人们在即将登陆北美时,其实面临着解体的危险,因为无论是与“弗吉尼亚公司”的契约,还是与上帝之间的宗教羁绊,在面对一片苍茫大地的时候,都已经失去了约束的力量,或者说,他们真正处于一种所谓的“自然状态”中。不过,“自然力量”一方面解除了他们与过去“契约”“世俗”“宗教”的束缚,另一方面也用严寒和贫瘠将他们置、、于朝不保夕之中,于是经历了争论、妥协和沉思之后,“五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