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教授谈β阻滞剂在全面防治心血管病中的作用
关键词:胡大一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动脉粥样硬化
编者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经历一个系列过程。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多重危险因素,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可致猝死),最终可以导致心肌重构、心力衰竭、终末期心脏病。胡大一教授从使用β阻滞剂的必要性和β阻滞剂的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全面阐述了β阻滞剂贯穿了心血管病防治的各个层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1概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经历一个系列过程。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多重危险因素,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可致猝死),最终可以导致心肌重构、心力衰竭、终末期心脏病。为此,需要五个层面防线:(1)防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防止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发生;(2)防发病: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3)防事件:积极治疗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4)防后果:心肌梗死后及时正确干预治疗,尽可能减少其不良后果;(5)防复发并规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β阻滞剂贯穿了心血管病防治的各个层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FDA已经批准将其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疾病。2使用β阻滞剂的必要性在上述过程中,均存在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特别是去甲基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多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进一步升高血压、加重心肌缺血并造成心肌重构、心脏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由此构成心血管病不断发展的恶性循环,打断该恶性循环的关键是抑制神经激素的过度激活。对于心血管病病理生理新的认识改变了治疗策略,心血管病的治疗已经从简单的短期血液动力学模式转变到长期生物学模式。近期研究证实,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早于RAAs,尽早使用β阻滞剂更显重要。3β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早在1964年人们就开始使用Β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在五大类抗高血压药物中只有β阻滞剂(以及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以降低心率,是高血压合并容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理想选择,特别是减少猝死具有显著效果。大型临床研究UKPDS证实,β阻滞剂在降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病终点的作用与ACE抑制剂同样有效。而使用选择性β1阻滞剂可以将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