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
1.2010年高考广东卷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双选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解析:选CD。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实验Ⅰ是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静置后CCl4由于密度大于水,位于下层,呈紫红色,A选项错误;实验Ⅱ是反应制取氨气,将气体通入溶液能使
3+-
AlCl3溶液产生沉淀,但是不能将其溶解;B选项错误;实验Ⅲ是Fe与SCN的显色反应,呈红色,C选项正确;实验Ⅳ中右管内的CaO能吸收装置中的水蒸气,左管中的饱和溶液逐渐变成过饱和溶液而析出蓝色的CuSO4晶体,D选项正确。2.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3+
3+
A.用过量的氨水除去Al溶液中的少量FeB.用稀硫酸清洗长期存放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内壁所附着的不溶物C.用加热法分离I2和NH4Cl的混合物D.为了更快得到氢气,可以用纯锌代替粗锌与稀硫酸反应
3+3+
解析:选B。因为Al和Fe与氨水反应生成的AlOH3、FeOH3都不溶于氨水,故A不正确。I2和NH4Cl在加热时,I2升华而NH4Cl分解都转化为气体,故不能用加热法分离。因为粗锌中含有不活泼的杂质,锌与杂质、稀硫酸能形成原电池,加快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可更快得到氢气。纯锌与稀硫酸不能形成原电池,反应较慢。长期存放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内壁所附着的不溶物的主要成分是由氯化铁水解得到的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铁和氧化铁。故实验方案A、C、D不合理,方案B合理。3
13
f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解析:选A。A中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NO、NO2等,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错误。题组二实验方案的评价4.2011年湖北荆州市高三调研在实验室里用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等量的铜,则下列有关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消耗氧化铜的质量相同C.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B.消耗铁的质量相同D.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
解析:选A。此题的关键问题在于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制备1molCu需1molCuO,而用H2还原时由于排空气、冷却,因此需要远大于1molH2的量,即消耗的Fe、H2SO4及生成的FeSO4均多。5.在实验室进行下列有关物质的制备流程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