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3、主持人:队员们,听了这些故事,你现在又觉得,“端午”于你来说,是什么?是一种纪念!的确,关于端午的起源,有一种说法影响最为广泛,那就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在这一天里,人们通常是怎样纪念屈原的?队员1:划龙船:一人擂鼓高歌,十几人齐心协力摇桨,龙舟竞渡。队员2:吃粽子:和赛龙舟一样,本意是当时楚国百姓不愿汨罗江里的鱼虾蛟龙去咬食屈原的遗体,就用艾叶等裹了很多米食,并绑以五色彩绳投入江里。4、出示赛龙舟、包粽子的视频资料,以及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种类的粽子,那油亮诱人的“色”,让人馋涎欲滴,仿佛已能让人闻其“香”,尝其“味”。(见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家是如何过端午的。意在让孩子的认识感受和生活实际切实联系起来,并进行对比,让孩子发现,现在过节的氛围越来越淡了,以备激发孩子内心的深切感受,唤起孩子对传统节日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惋惜之情。(二)笑意融融享“端午”1、包粽子比赛
f主持人:看了刚才的视频,你想不想自己亲手包一包粽子?然后请食堂阿姨帮我们煮一下,我们一起品尝自己裹的粽子,那该多有滋味!
(边播放包粽子的视频,辅导员边示范裹粽子。每小组挑2到3人,进行包粽子比赛。如条件允许,可多比几组,尽量每人包上一个。其余队员一边观摩学习,一边作评判。包好后,可采访几位队员谈谈诀窍或感受,真切地感受“端午”。)
2、颂赏诗词,品粽子(事先备好)(热气腾腾的粽子从食堂新鲜出炉,清香阵阵,飘入每个人的心头,让人口水直流。)主持人:吃粽子咯!接下来,让我们一边品尝喷香的粽子,一边欣赏由xx等队员为我们带来的,关于端午这个“诗人节”的纪念古人的诗词佳作(爱国的现代诗词也可)。预选诗词:端午(唐文秀)、竞渡诗(唐卢肇)、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竞渡曲(唐刘禹锡)、《乙卯重五诗》(宋陆游)、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欧阳修)、午日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