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康复医学工程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张济川金德闻康复医学工程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康复医学作为完整的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由于战后救助伤病员的需要,当时康复医学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伤病员安装假肢、矫形器和提供各种辅助支具。随着1969年国际康复医学会成立,康复医学以第三医学的面貌矗立起一座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战后,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重视,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康复医学工程产业在欧美得到了快速发展。康复医学工程是一门医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十分广泛,除工程学科本身的传统专业,如机械、电子、计算机、声光技术和材料学等,还涉及康复医学、生物力学、解剖学、生物控制论和生物材料等生物医学类专门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工程仿生理论和人-机-环境一体化,其任务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满足病残者康复的工程原理和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微电子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命科学的兴起,推动了上述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现代康复医学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新成果武装康复医学工程技术,以满足广大病残者和老年人的康复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要求的形势,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使得康复医学工程技术和产品质量,在发达国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康复医学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从而,作为康复医学组成部分的康复医学工程的发展也相对滞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仅有一些疗养院和一些简单的物理疗法和中医疗法,医院里还没有正规的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工程的内容也只有新中国成立时原有的一些手工作坊式的假肢工厂,为截肢者安装简易假肢,而且与医院脱节。直到1983年在卫生部的领导下成立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康复医学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在我国医学领域,康复医学工程作为二级学科被正式纳入康复医学的学科范畴,开始了学科发展的历程。社会需求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源泉。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康复医学工程和相关产业在原有落后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我们所取得的进展主要是在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档产品方面,而且,无论在品种和数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广大市场的需要,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高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产品很少。少量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档技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