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制答:游耕制(Shifti
gCultivatio
):利用荒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休闲耕作制(fallowsystem):土地种植作物13年以后,休闲12年,然后再种农作物。土地利用率约2050。常年耕作制(perma
e
tfarmi
g):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地。集约耕作制(i
te
sivefarmi
g):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方式。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水平高,资金投入多;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益和高土地利用率。7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包括哪些?答:自然资源:光资源、热量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社会资源:工业装备水平、人力资源、经济条件、信息资源
第三章作物布局1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答:1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根据社会需求,确定相应的农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面积。2作物生态适应性原则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有强有弱。生态适应性较强的作物与适宜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地区较好的作物布局。3经济可行性原则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了作物布局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差的作物布局方案难以持久。就经济效益而言,确定作物结构和配制应注意的问题:1比较利益原则与最低风险原则2应用边际边际平衡原理或线性规划确定作物最佳配搭3根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专业化布局4自然和人工吻合度要保持一致4生产技术的可操作原则5生态合理性原则作物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
2在作物布局过程中,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1生态最适区2生态适宜区3次适宜区4不适宜区3根据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适应性,可将作物分为哪几种类型答:1耐瘠作物2耐肥作物3喜肥作物4中间型作物4什么是作物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性?答:作物布局cropcompositio
a
ddistributio
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结构及其配置的总称。作物结构包括作物的种类、品种类型、面积比例等。作物配置是指作物在地域和季节的分布等。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自然条件对这种要求的吻合程度。
f第四章复种1复种对农业资源的集约利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复种提高光能的集约利用:单一作物群体对光能利用的缺陷,复种形成的复合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单一群体的上述缺点。复种提高热量的集约利用:1复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长季节2复种有利于充分利用积温条件复种提高地力的集约利用:1复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