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充血、动脉性充血的概念,熟悉动脉性充血的原因,了解其病理变化及后果。2.掌握静脉性充血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肝、肺慢性淤血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掌握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栓的类型及形态表现,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了解血栓形成的过程。4.掌握栓塞及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的途径,血栓栓塞的部位和对机体的影响。掌握栓塞的类型,熟悉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5.掌握梗死的概念,不同类型梗死的病变特点和形成条件。熟悉常见器官梗死对机体的影响。了解梗死的结局。6.掌握出血的概念和类型。了解出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二、理论内容提要(一)充血和淤血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1.动脉性充血器官或组织内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原因:⑴生理性充血进食后的胃肠;运动时的骨骼肌。⑵病理性充血①炎症性充血炎症早期,因轴突反射和炎症介质的作用。②减压后充血如绷带、止血带解除后;一次大量抽放腹水。病变:体积略大,色鲜红,温度升高。后果:一般对机体无重要影响。偶致动脉破裂出血。2.静脉性充血(淤血)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原因:⑴静脉受压如肿瘤、妊娠子宫、绷带过紧、肠扭转、肝硬化等。⑵静脉腔阻塞如血栓形成,肿瘤细胞形成瘤栓等。①左心衰竭:肺淤血(如二尖瓣狭窄、心肌梗死等)。⑶心力衰竭②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如肺心病)。③全心衰竭:全身淤血。病变:体积增大,紫红色,温度降低。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可伴有水肿。后果:⑴实质细胞变性、死亡、萎缩。⑵淤血性硬化(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纤维组织增生)。⑶淤血性水肿。⑷淤血性出血(漏出性出血)。3.慢性肺淤血
f⑴原因:左心衰竭。⑵病变:①早期淤血性肺水肿: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淤血,肺泡腔内有少量漏出的水肿液和红细胞,还有巨噬细胞及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竭时,患者肺内和痰内的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②晚期肺褐色硬化。4.慢性肝淤血⑴原因:右心衰竭。⑵病变:①早期槟榔肝: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扩张淤血,其周围肝细胞变性、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切面呈红黄相间的网络状条纹,形似槟榔。②晚期淤血性肝硬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