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22.有学者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A.是冷战开始的标志B.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C.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D.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控制23.那场冲突虽然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但它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普遍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当事国在冲突前后所作出的决定,都
f是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误入歧途。“那场冲突”是指A.古巴导弹危机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D.柏林危机38.(25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件。分析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8分)
(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10分)
(3)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7分)
38.(27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