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宁可湿性粉剂,或退菌特喷雾进行防治。五、枯萎病1、症状。发病初期叶片生长缓慢,3片小叶中有12片变褐,全株枯萎而死。剖开病株的根冠、叶柄、果柄维管束变为褐色。
f2、防治方法。(1)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避免连作。(2)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拔除并烧毁病株以及病残体。(3)用太阳热消毒法进行土壤处理。具体作法是:草莓果实采收结束后,将地里植株全部拔除,然后翻耕土壤、整畦、浇水,用塑料布覆盖一个月左右,依靠太阳能使土壤温度达到50℃左右,进行高温消毒。六、病毒病1、症状。常见的草莓病毒病主要有以下五种症状:(1)斑驳型:叶面不规则退绿、黄化,呈现斑驳。(2)褐边型:叶片边缘呈黄褐色。(3)枯斑型:叶面有坏死枯斑,枯斑呈不规则圆形。(4)脉暗型:在苗期,叶正面脉呈现黑色,叶反面脉呈黄褐色。⑸皱缩型:叶片皱缩,叶面不平整或匙状。多数一株一症,少数一株多症。夏季气温较高时,病株矮小,症状不明显或消失,但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2、防治方法。和其他农作物病毒病一样,除农业防治措施外,还应特别注意传毒媒介的防治。该病的传毒昆虫为蚜虫,用速灭杀丁等菊脂类农药防治蚜虫,每隔1015天喷一次,喷23次。七、炭疽病1、症状草莓炭疽病主要分布在的温暖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发生较多,叶片、叶柄、托叶、匍匐茎、花瓣、尊片和浆果都可受害。造成局部病斑或全株萎蔫枯死。茎叶上病斑一般长3~7毫米,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叶柄或匍匐茎1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湿润条件下病斑上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有时叶和叶柄上产生污斑状病斑。植株凋萎症状,除在假植苗上发生外,还发生在母株上,开始1~2片嫩叶失去活力下垂,傍晚恢复正常,进一步发展植株很快枯死。有时心叶叶柄受害,心叶死亡,但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切开枯死病株茎基部或根部观察,从外侧向内部变褐,而维管束并不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褪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团。2、防治方法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0%福福锌(炭疽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40%多福溴菌(炭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多氧清水剂300倍液,或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溴菌腈(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