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协调发展时期(2l世纪)。(一)自我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早期企业年金计划的账
户管理主体是资助计划的雇主,管理模式主要是银行储蓄账户(DB型名义账户)。
早期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不规范的承诺,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基于企业责任从支付员工伤残抚恤金开始;二是雇主自愿提供的津贴,没有被上升为员工权利,计划的建立和管理随意性很强;三是计划资产基本来自企业当期收入,与企业资产融为一体,企业承担筹资义务和风险责任,没有法定的缴费要求;四是其账户由企业自行经办,账户管理方式主要是在银行开设的储蓄账户。由此可见,早期企业年金计划管理接近一般银行储蓄,属于待遇确定(DB)计划,并具有名义账户的特征。(二)委托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企业年金在发达国家大规模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之计划类型、账户管理模式逐渐多样化和规范化。1企业年金计划多样化1993年,美国所有民用行业工人约有57受雇于举办了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整个OECD国家有1/3员工参加了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计划。基于企业动机、员工需求、法律
f要求、税收激励、市场促进等多种来自经济社会的因素,企业年金计划迅速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1993年,美国私人信托基金总资产超过万亿美元,其中万亿来自单个企业的DB计划,万亿美元来自单个企业的DC计划,3100亿美元是多企业计划。近年来。单个企业的DC计划资产发展有显著增长。保险经营的养老金产品有10余种,如团体延期支付账户、储蓄账户、担保投资账户(GIC)、混合型账户GIC、稳值统筹基金账户、个人年金账户等。
2企业年金计划管理主体多元化(1)保险合同1921年,美国大都会寿险公司(Metropolita
LifeI
sura
ceCompa
y)签发了第一份年金合同,从此,保险公司进入企业年金领域。1924年,大都会寿险公司发出第二份合同,该合同是与一个已经建立“现收现付”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签订的。同年,美国公平寿险协会宣布,要为企业年金计划设计产品,从而成为第二个进入该领域的公司。保险产品从此开始适应企业年金计划的需要而发展,并逐渐进入保险合同主导阶段,取代普通银行储蓄账户。保险合同提供利息担保,其稳健性和强大的精算能力使其在DB计划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和保障性的寿险相结合,使得保险公司的企业年金计划更具吸引力。从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分红险和万能险的推出,参加
f计划的员工不仅可以获得保证的收益,还能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盈余,并直接参与超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