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包括着主要问题,但因为主次并列或主次难分,主要问题表现欠突出、分析欠充分而影响得分;另一种情况就彻底偏题了,得分自然更低。主次不分的情况在要求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表现得也比较突出,例如2001年试题(试卷B)的给定材料都是围绕PPA风波的,如果归并一下,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风波缘起、连锁反应、我国情况。三方面的情况要具体分析。而有的考生却抓不住这些,或丢三落四,或把“风波”中不太重要的律师意见作为主要内容。4表述不当。针对“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如何在限定字数的范围内清晰准确恰当有序地表述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一部分可先预先计算一下字数)。在表述问题时,要么先概述材料事实,然后点明问题并作分析;要么先点明问题,再结合材料分析。有的考生只作“一句话”式的回答,不作分析阐述,为了凑字数,便列出一大堆不是问题的问题;有的虽作分析,但言不达意,不知所云;有的颠三倒四,逻辑混乱;有的语言嗦,语句不通,用词不当。这些都会使答题质量大打折扣。当然表述方式不可能整齐划一、千人一面,但都要符合题目要求。以上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不少考生对给定材料的把握能力还有欠缺,阅读理解能力差、分析概括能力
1
fPage2
差、语言表达基本功差,所以大家应在平时多做这样的训练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必须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关注社会热点或者大众媒体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再者,考生应仔细地阅读给定背景资料,不要匆忙作答。
(二)提出对策方面提出对策是申论的关键环节,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拟定方案的能力。这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是:1定位不准,角色失当。在提出对策时,命题者都会为考生拟设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就是考生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时的立足点。但有的考生却没有及时地进人这一角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导致许多问题出现。一是提出的方案范围过大或过小,使得对策的针对性不强。例如,2000年试题要求考生以“省政府调研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方案,有的考生却以省政府领导机关的身份,指手划脚,兴师问罪;有的则以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只谈如何指导办理这一案例,一味地讲自己的专业知识,舍本逐末;有的则是“全能”身份,提出的对策无所不及,面面俱到,超出了规定的“身份”范围。二是口气不当,有的口气过大、过硬,有的则专业口气太重。总之,定位失准是个大毛病。因此考生务必做到定位准确且保持一致。2坐而论道,脱离实际(一定要有具体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