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三层,且每一层灰岩下都有一层煤,这是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地层的特点。畔沟段煤层大多不可采。动植物化石有脉羊齿、类、腕足类、牙形刺等。沉积环境为沙坝潮坪沉积。
No3
点位:机房背后西侧山坡上。点性: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晋祠段的岩性及岩相特征。内容:太原组C3t分为三段,晋祠段、毛儿沟段、东大窑段,厚度100米左右。晋祠段因晋祠砂岩发育而得名,厚20米,起于晋祠砂岩底面,止于西铭砂岩底面,整合接触于本溪组之上。本段岩性特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砂页岩、薄煤层和灰岩组成。晋祠砂岩是由石英、岩屑和火山凝灰物质组成,旧称“晋祠杂砂岩”,为一标志层,代号K1。标志层是指煤系地层中那些岩性特殊、层位稳定、分布普遍、易于识别的煤岩层。其作用在于
第1页共9页
f煤矿地质学教学实习指导书
太原理工大学《煤矿地质学》课程组
划分和对比地层。吴家峪灰岩L0:灰色,藕节状,其中含大量的类化石麦粒,是太原组的下部化石带。沉积环境为潮坪沉积,滨岸、海滨环境。
No4
点位:位于No3以西30米处。点性:太原组毛儿沟段岩性及岩相特征。内容:从西铭砂岩起,顶界止于七里沟砂岩K2底面,厚度4050米,因毛儿沟灰岩发育而得名。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煤层、灰岩互层,三层灰岩含丰富的动物化石,类主要有纺锤、假希瓦格、希瓦格;牙形刺有隆脊曲颚齿刺、微小近颚齿刺;腕足类有网格长身贝属、戟贝、棘刺贝、太原府网格长身贝、巴甫洛夫唱贝等;植物化石有卵脉羊齿、镰脉羊齿等。毛儿沟段底界西铭砂岩,为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其层面上有波痕构造,波峰较缓,不对称,系干涉波痕,由两个方向的波浪叠加造成。毛儿沟期为太原组沉积时海侵最广泛时期,海相灰岩发育,含煤性好。标志层自下而上有9煤(八尺,全区可采)、8煤(丈五,全区可采)、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7煤(下三尺,全区可采)、斜道灰岩L3、6煤(七尺,局部可采)。沉积环境为河口坝,远沙坝沉积,其特征是砂泥互层,频繁交替。
No5
点位:七里沟煤窑废弃坑口北侧。点性:庙沟灰岩L1、岩性特征。内容:庙沟灰岩L1厚度2米,黑灰色、致密块状,含丰富的类、腕足类化石;其下为8丈五煤,是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灰岩沉积环境为潮坪。
No6
点位:距No580米,沟北一侧。点性:毛儿沟灰岩L2岩性。内容:毛儿沟灰岩L2位于该段中部,是比较标志的海相层,灰色,致密块状,厚度8米左右,层位稳定,结构复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