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和供水供电条件;
f(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6)拆迁少,不占或少占良田,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7)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侧;(8)有扩建的可能。2.2总体布置2.2.1粪便处理厂(场)的厂(场)区面积应按远期规模确定,并作出分期建设的安排。2.2.2粪便处理厂(场)的总体布置应工艺流程合理,布置紧凑,施工和维护方便;应结合厂(场)址地形、气象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2.2.3粪便处理厂(场)的工艺流程、竖向设计宜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做到排水畅通、土方平衡和能耗降低。2.2.4处理构筑物的间距应紧凑、合理,并应满足施工、设备安装和埋设各种管道及维护的要求。2.2.5附属建筑物宜集中布置,并应与生产设备和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2.2.6附属建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应根据粪便处理厂(场)的规模、工艺流程和管理体制等条件确定,并可参照现行的有关标准执行。2.2.7厂(场)区内各建筑物和构筑物群体效果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2.8厂(场)内各种管线应全面安排,避免相互干扰。输送粪便、污泥、污水和沼气的管线布置应短、直,以减少能量损耗和便于清通。2.2.9厂(场)内应有堆放材料、备件、燃料或废渣等物料以及停车的场地。2.2.10厂(场)内应设置粪便、污泥和气体的计量装置以及必要的仪表和控制装置。2.2.11各处理构筑物应有排空装置。2.2.12粪便处理厂(场)内道路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m,双车道为6m,并应有回车道;(2)车行道的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3)人行道的宽度为1.5~2.0m。2.2.13厂(场)周围应设围墙,其高度不宜小于2m。2.2.14厂(场)内出入口大小应满足最大尺寸设备进出和车辆交通流量的要求。2.2.15粪便处理厂(场)供电宜按二级负荷设计。维持厂(场)最低运行水平的主要设备的供电必须为二级负荷,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备用供电设施。2.2.16厂(场)区的绿化面积不宜小于厂(场)区总面积的30%。2.2.17寒冷地区的粪便处理厂(场),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2.2.18高架处理构筑物应设置适用的栏杆等安全设施。3粪便净化处理工艺和构筑物3.1一般规定3.1.1城市粪便经处理后排入水体时,其净化处理程度及方法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