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辛亥革命》有感
看完电影“辛亥革命”,心潮澎湃。影片中以国父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烈在不同场合进行的深情并茂的演讲、辩论和宣传的画面感染了我,他们对于革命的解读在今天听来仍然铿锵有力,激动人心。这段历史其实我们都从历史课本中学习过,那时的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意义理解的并不深刻。今天看来,这是多么伟大的一段历史,没有这段历史,我们今天可能依然生活在封建社会,受人欺负,卑躬屈膝,一直是别人的奴隶。孙中山先生决心革命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岁。当时他是以学堂做为宣传革命的根据地,并且利用行医看病的机会,向外一步一步扩展,吸收同志。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革命组织才成立。从那时候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才一次一次的展开来。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其中以第十次的「黄花岗之役」最为壮烈,牺牲也最惨重;而促使清朝皇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的一役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十一次「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孙中山所领导的十一次革命如下:第一次革命:公元一八九五年的广州之役,陆浩东被捕殉难。第二次革命:公元一九00年的广东惠州之役,史监如被捕牺牲。第三次革命:公元一九0七年四月十一日的广东潮州黄岗之役。第四次革命:同年四月二十二日的惠州七女湖之役。第五次革命:同年七月二十七日的钦州防城之役。第六次革命:同年十月二十六日的广西镇南关之役。第七次革命:公元一九0八年钦廉之役。第八次革命:同年三月的河口之役。第九次革命:公元一九一0年一月的广州新军之役。第十次革命:公元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的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第十一次革命:公元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义,推翻满清政府。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驻军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首先发难。接着各营也相继响应,革命军气势如虹,锐不可挡。武汉三镇首先光复,各省也纷纷光复。清廷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宣布退位。三千多年的君主政体,至此终于结束。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知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