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效益。
1.建立了以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为核心的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和省、市、县天气预报业务技术平台。初步建立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人机交互信息加工处理系统为平台、综合应用多种预报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天气预报水平稳定提高,对全省气象台站做出了质量较高、效果较好的指导预报。由于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观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临近和短时预报由过去的经验预报发展到充分利用各种监测手段和信息综合立体分析,做出定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进行了创新实践,灾害性天气的临近和短时预报预警水平不断提高。
2.初步建立了省级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包括:全球中期天气预报模式T213L31、欧洲中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日本中期数值预报模式的解释应用系统;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MM5、GRAPES本地化和WRF的调试运行),水平分辨率达到22km;短期降水集合预报系统等。其业务产品已提供给全省各级台站日常天气预报业务试用,并且在交通、电力、海洋等专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随着气象高影响行业发展的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建立了交通气象、海洋气象、城市气象、公共卫生气象等专业气象业务。开展了城市积涝、流域面雨量、地质气象灾害、空气质量、火险气象等预报,并为体育、电力、能源、旅游等行业制作专项预报。(二)主要问题和差距
江苏天气业务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天气业务需求的提高以及相关领域技术的迅速发展,业务体制和技术体制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主
f要表现在:1.江苏精细化预报业务刚起步,连续、滚动、无缝隙天气预报尚不完善,定
点、定时、定量化预报水平还不高。省、市对下的业务指导能力不足。2.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和和突发性天气预报能力有限,卫星、雷达、
闪电定位仪、自动气象站、GPS地基接收等观测资料的应用水平不高,短时临近预警预报准确率有待提高。
3.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工作刚刚起步,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工作缺乏完善的对比试验,资料同化和模式本地化工作亟待加强。
4.专业预报方面,在交通、海洋、电力行业开展了一些初步工作,但深度和广度不够;对其他行业缺乏系统性的气象服务技术方法研究。
5.客观定量化的综合天气预报质量检验业务、科学规范的气象服务效益分析评估业务还不够完善。
6.业务发展的科技、人才支撑不强,科研成果向业务转化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三)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