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案例
武胜县城北初中课题组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它是教师的职业追求、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变化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对教师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本次课程改革不仅是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挑战,而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终身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一财富蕴涵其中》把终身教育看作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不断培养其判断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它将是进入21世纪的钥匙,应被置于社会中心位置之上。要重新思考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拓宽终身教育观念的内涵,使之成为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化,而且构成一个形成完人的持续过程,形成一个包括人生各阶段教育的统合、教育体系的统合、教育计划的统合、教育内容的统合以及教育机构、设施、组织的统合。教师的专业生涯理论与终身教育思想显然是相辅相成的。不断的学习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从教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绝不仅是人类在某一阶段的事,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是不断积累、日益发展、长期连续的过程。从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不仅是“教人者”,也是“学习者”。不论时代如何改变,也不论是自发的还是被动的,教师始终都应该是持续的学习者,这种学习就是专业发展,就是专业成长。教师要有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专业知识是教师作用对象的资本,是教师教书育人所必备的业务素质。教师如果缺乏专业知识,教学过程就无法进行。教师以其所掌握的聚着人类数千年文明的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当中去,转化为学生所拥有的精神财富,赋予他们新的品质,都有赖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任何一位教师,要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缺乏教学理论,没有专业知识,犹如建筑大厦少了砖、瓦、灰、泥、石一样。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的全体教师在教学上都很务实,都努力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就有些不适应课程改革,表现在一缺乏理论学习指导,二没有书写的习惯即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为此我校将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