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同学们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大豆和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通过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C.把仍含有能量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也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一部分对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参考答案】D
1.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中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1
f据表分析以下推断错误的是A.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248×1011J(hm2a)C.该农田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2D.A、B、C构成了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2.如图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④与③的比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③与①的比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与②的比值D.食肉哺乳动物③与②的比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3.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部分能量为净初级生产量下图表示某人工林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能量值的单位均为1010Jm2a1)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人工林中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754B.木材中的能量占净初级生产量的244
2
fC.净初级生产量被分解者利用的比例最低D.木材运出时部分净初级生产量随之输出
1.【答案】D【解析】A项正确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题干中的荒地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项正确从A、B、C三种生物的同化量分析A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植物)其次是C为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能量最少的是B为第三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三者之间的食物链是A→C→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化学能即植物的同化量C项正确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故题中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0×107÷(746×108)≈32D项错误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B、C三种生物不包含分解者等生物
3.【答案】D【解析】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