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态殖民主义:本质、表现及其对策
陈艳平,贺新元
刊载于《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四期,字数7000
内容摘要:生态殖民主义也是西方在全球化进程中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采用的一套极为野蛮、腐朽、落后、甚至制度化了的对外政策和做法。文章指出生态殖民主义的本质其实就是殖民主义在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与发展;认为西方垄断资本利用所控制的国际垂直分工体系、通过区域化和全球化以及环境壁垒政策等来施行其生态殖民行为;建议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南南合作以形成合力以共同应对西方的生态殖民行为,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在南南合作的基础上要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战略方法。
关键词:生态殖民主义本质表现对策作者简介:陈艳平,女,1975年生,江西省永新县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伦理学专业性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伦理学;贺新元,男,1970年生,江西省永新县人,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三世界与全球化问题。
殖民主义是西方在全球化进程中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采用的一套极为野蛮、腐朽、落后、甚至制度化了的对外政策和做法。殖民主义的基本要义,是鼓吹和采取种种方式和手段对亚非拉落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控制、掠夺和剥削。从殖民主义的几百年历史来看,其发展远没有终结的迹象。以20世纪50、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为分水岭,其前划分为旧殖民主义、其后划分为新殖民主义。在旧殖民主义时期,殖民主义者肆无忌惮地通过直接军事镇压、政治统治等手段在经济上控制、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并建立起“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施殖民压迫和金融控制的世界体系”。1p19这给亚非拉地区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社会灾难和环境灾难。
生态殖民主义的本质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发展中国家及全人类开辟出了一个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政治经济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方向。二战的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标志着旧殖民主义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从历史的幕后走上台前,成为了历史的真正发展
f主体。然而,植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殖民主义是根深蒂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主义本性并没有改变,它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同生共死的。它们在利用其生产方式的几百年扩张所形成的“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国际经济秩序里,只不过换了个包装罢了,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