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美教育对比研究
作者:王丽茹黄观娣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11期
内容摘要:随着“十万强计划”的推动,大量美国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文,汉语热应运而生,而美国本地也普遍开设了中文教程。不过这两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都有较大的差异,而于国际汉语教师而言,如何立足于国情、探索新的教学规律、形成特色的教学理念是现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接下来,笔者将从中美两国的课堂形式、知识侧重点、教育理念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国际汉语教师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课堂形式知识观教育理念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尝试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的语言。开设了中文教程的美国学校不计其数。同时,美国是全世界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最多的国家。中文在美国已经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外语了。由于学习汉语的人数快速增长,美国对专业汉语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即使国际汉语教师成为最热门的职业之一,近些年教师的发展仍然受到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笔者希望通过将中美两国进行对比研究,给予国际汉语教师一定的启发作用。
首先是中美两国的课堂形式。在美国,学校对上课学生服饰规定不多,拖鞋、低腰裤、鼻环、唇环等见怪不怪。甚至还有教师组织学生将点心、饮料等食物带到课堂上,共同品尝。课堂气氛是相对轻松自由的,师生之间亦师亦友,这一种课堂形式当然有其弊端,比如学习注意力分散等,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得到提高。事实上,美国的高等教育一直重视的是个人的发展,包括能力、特长、个性等等,推崇标新立异,美国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灵活、个性化和多样化。课堂上,老师采取的是一种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善于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同时,美国的学校课程考查内容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教材,注重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学校经常会开展一些学术训练营,户外求生等实践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完善。学生的课业、学业也不像中国学生那样由期末的考试成绩决定成败。家长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潜质的挖掘,而不像个别中国家长在孩子出生之时就开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是天真浪漫的年纪却要天天上补习班、培训班,使孩子的童心荡然无存,甚至孩子的兴趣也得不到发展,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安排的“兴趣”。所以,在美国教育熏陶下的他们学生很难接受呆板传统的中式教育。如何能在现有的影响因素不易改变的前提下,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