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意义: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有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五)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1、重庆谈判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欺骗人民;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结果: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2、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3、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1)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第3页共22页
f时期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国共对峙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关系合作
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日本乘机侵华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分裂
合作
分裂
(2)启示: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3)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②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3)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相同点:①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都由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②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③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不同点:①背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