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优质高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B卷)
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孔子认为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B.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D.孔子推崇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25.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专制皇权的自我约束C.汉代谏官制度实用规范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26.《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27.“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28.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经写到:“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文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主要是指
fA.外来商品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西方各国要求自由平等通商被拒绝C.清王朝恪守朝贡贸易体制D.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29、章开沅在《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提出“离异”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