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ppm含量为20亿克利生素和5ppm光合细菌,并在蚤状幼体每天追加2ppm光合细菌,在糠虾期每天追加2ppm利生素直到仔虾第五天(P5)。也可与饵料一起结合投喂。3、适时彻底吸污,清洁水质,防止幼体粘污病的发生。当幼体由蚤状期转入糠虾期时,停气,用吸管把育苗池底部的粪便和变态死亡的尸体(因前期饵料以藻类为主,在充气状态下粪便形成块状,集中在几个地方)吸出来。清污后,对M1期幼体加大气量,有利于防止沾污病的发生。4、合理使用水质改良剂,并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形成适宜的生态环境,促进幼体健康发育。当幼体发育至糠虾后,使用水质改良剂如沸石粉510ppm,净化水质,吸附有害物质,提高糠虾食欲,并把池面遮光布打开,充分利用太阳光照,使育苗水体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藻相、菌相平衡,既节省饵料成本,又使幼体发育健康。5、掌握适宜适量的换水时机。在斑节对虾育苗过程中,要树立辨证的水质管理观点,选择在水质尚属优良期适量换水。因为潜伏积累的各种有害因子要积累到一定时期水质开始变坏,这时换水,易造成水质突变,细菌大量繁殖,换水量越大,水质易多变,对育苗越不利,因此要求掌握适宜适量的换水时机。我们的换水经验是在斑节对虾幼体进入仔虾第三天P3第一次换水10,到仔虾P67时第二次换水20,整个育苗周期一般换水两次即可出苗。三、认真做好育苗期间的病害预防措施,增强苗种的抗病能力。1、斑节对虾亲虾要经过严格检疫,不带传染病原。2、加强亲虾营养管理,定期淘汰因产卵时间过长而体质下降的亲虾,提高亲虾产卵质量。沙蚕、新鲜蚝肉、鱿鱼、花蟹等是斑节对虾亲虾培育的优质饵料,多种新鲜饵料结合投喂是亲虾培育成功的经验,特别是沙蚕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幼体质量相当重要,所以沙蚕投喂量应不少于30为好。催熟培育产卵时间过长的亲虾孵出的幼体质量差,是培育出现“公孙虾”的主要原因,不利于健康育苗,所以应淘汰使用时间较长的老亲虾,一般以斑节对虾亲虾使用时间不超过40天为好。3、建立预防病害的隔离制度。斑节对虾亲虾或培育幼体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免病原传播,特别是亲虾,一旦发现有体表症状,如红体等症状应立即隔离,并使用千毒灭(双季胺盐络合碘)1ppm药浴预防传播,对病死的亲虾应及时清除、掩埋、销毁,对发病的育苗池包括下水道应用强氯精50ppm消毒处理,使用的工具应专池专用并定期消毒。4、斑节对虾健康种苗培育要求严把消毒关。亲虾池、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