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制度
1.分娩室每日二十四小时应有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分娩室。
2.分娩室应设有产程中所必需的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做到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
3.工作人员进入分娩室,必须穿戴分娩室专用的帽子、口罩、鞋和工作服。接产和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值班人员应热情接待产妇,严密观察产程。产妇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不能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f5.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者要测血压、听胎心,并做记录。
6.分娩室应保持清洁,定期搞好卫生和消毒,定期做细菌培养。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娩后及时消毒。
7.接产后,接产人员应及时,准确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和出生证等记录。8.产妇在产后留分娩室观察一小时,无特殊情况送回病房。新生儿处理完毕,抱给产妇辨认性别,全身检查,测验脚印、
点眼等,送婴儿室。产后出血处理常规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400毫升的病理现象。病因按发生率多少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70%~75%)、胎盘滞留(15%)、软产道损伤(8%~10%)、凝血功能障碍(5%左右),有时可有1个以上因
素造成。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一、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因子宫局部(羊水过多、
巨大儿、子宫肌瘤、多胎妊娠等)和全身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贫血、精神过度紧张、产程过长)造成。特点是胎盘娩出后阵发性子宫出血,有血块,
f子宫体软。处理原则为迅速加强宫缩,制止出血,并补充血容量。二、胎盘滞留性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胎盘滞留或剥离不全均可影响宫缩,造成出血,特点是出血发生在胎盘娩出前,检查胎盘后可确诊。处理原则为协助胎盘剥离或娩出。三、软产道损伤性产后出血。胎儿娩出过快、胎儿过大或由阴道手术助产造成,最常见为会阴、阴道裂伤。特点是胎儿娩出后即出现持续性鲜红色阴道出血。检查发现软产道局部有裂伤。处理原则为立即缝合。
四、凝血功能障碍性产后出血。常伴有全身性疾病如血液
病、肝病、羊水栓塞、重症胎盘早剥等影响凝血功能
引起出血,特点为血不凝。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杜
绝促凝物质来
常规
助产技术
f一、第一产程的处理常规
认真细致地观察产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规律性、以及间歇时间,并记录。
2胎心:于潜伏期在宫缩间歇每隔12小时听胎心一次,活跃期每1230分钟听胎
心一次。胎心率<120次/分或>160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