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案4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纲要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复习要求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4解释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基础自查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范围物质对象形式动力重要生物类群特点二、实例碳循环1.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2.循环过程
生物圈全球
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2影响: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及意义1.与能量流动的关系:2.意义:想一想:有人认为:“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是往复循环的,能量自然也应该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循环。”你认为这句话对吗?如果有错误,请指出原因。课堂深化探究一.碳循环1.循环特点:2.过程图解
1
f解读: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2碳元素循环的主要形式:3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3.温室效应1成因2危害3缓解措施特别提醒有关碳循环示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1首先判断双箭头的两端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库,除双箭头外生产者A只有出发箭头,大气B只有接受箭头。2消费者C接受一个箭头而出发两个,分解者D则接受两个出发一个,两者之间物质流动方向是从消费者C到分解者D。
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图解
解读:解读1从图中可以看出,。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
2
f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3绿色植物同化的CO2等物质,大约90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4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
。特别提醒1.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在各级生态系统中进行。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不具递减性,具有全球性。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是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实验原理2.实验流程实验假设实验组设对照组计自变量实验现象结论分析特别提醒1.探究活动最好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便控制变量,避免环境中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2.各地气候与环境等因素不同,微生物分解落叶的能力也不同,需要的时间也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