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它必然走上的道路。
《家》围绕着专制与反抗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统治者、反抗者、牺牲者的形象。其中写到的人物有六、七十个,最主要的是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其次还有鸣凤、梅和瑞珏以及克字辈的几个人物。
一、分析统治者的形象
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中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高老太爷既以卫道者自居,对子孙“教孝戒淫”,反对一切新事物,又偏以风雅自命,不但年轻时荒唐,而且在衰朽之年还玩小旦,娶姨太太,那个令人恶心的陈姨太,正是高老太爷的腐朽灵魂与低劣审美趣味的最好注脚。
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他是高公馆一系列悲剧的制造者。他要抱重孙,觉新就只好奉命成婚,造成梅的悲剧;她把鸣凤送给孔教会会长冯乐三,造成鸣凤的悲剧。瑞珏被迫到城外农村中去生产致死,只因为要避免老太爷死尸发生血光之灾。他是高公馆里的专制魔王,任谁都不敢不服从他。觉新的继
4
f母觉得高老太爷把鸣凤送给冯乐三做姨太太很不合适,冯乐三年纪太大了,鸣凤可以做他的孙女,很同情鸣凤。鸣凤虽然求她,她却提也不敢提,因为“这是老太爷的意思,他说要怎么办,就得怎么办。”儿孙们读什么书,小辈的婚嫁,丫环的命运,全由他的意志摆布,在他的淫威下断送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觉民抗婚引起他的狂怒。他严厉训斥觉新:“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他要用严厉手段恢复他的权威,要把觉民逐出高家,登报声明觉民不是高家子弟,断绝觉民的经济。虚伪是他另一特征。他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灵魂丑恶。他竭力维护封建文化道德、反对新文化和新思潮,要把儿孙辈培养成封建阶级的孝子贤孙。专制、冷酷,高老太爷这种性格特征是封建家长制的产物,在封建传统深固的中国很有代表性。
高老太爷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如吃团年饭时,如觉新父亲临终前,如他自己临终前。他临终前对觉慧、觉民表现了从未有过的慈祥,赞扬了觉慧,取消了觉民和冯家的婚事,甚至还向孙子忏悔:“我的脾气也大了些,现在我不发脾气了。”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读书做官、振兴门庭为自己的人生理想。高老太爷也如此。他苦读得官,置了一大份家业,生养了一大群儿孙。吃团年饭时,他想起这一切,看到“四世同堂”的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