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人员诚信意识提升。以往我国会计人员诚失信处罚的力度不够大,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对会计失信行为“下重手”,避免会计造假的闹剧不断发生。对于会计人员失信行为要如实记入个人档案,涉及其他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照相关法律予以严惩,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同时,还要将会计人员失信与用人单位挂钩,对于单位责任主体进行追究问责,彻底查明失信原因,对于威逼利诱、权力干预或者疏忽大意、用人失察等行为都要追求相关主体的责任,切实维护好会计人员的从业环境。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二、建立会计人员诚信管理系统,增加移动访问端功能在建立会计人员电子信息档案的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会计人员诚信管理系统。对于会计人员的诚信情况,应该建立专门的门户网站,由地方财政部门负责对现有地区的会计人员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引入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国家财政部门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开放性的会计人员诚信管理系统。诚信管理系统不等同于电子信息档案,电子信息档案所涵盖的个人信息较多,存在个人隐私方面的内容,要对会计人员隐私权进行保护。而诚信管理系统主要针对会计人员的失信行为进行收集和披露,当然也包括相关单位的用人失察、疏忽大意、利益威逼、权力干预等违纪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开披露,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都将由财政部门录入诚信管理系统,真正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与此同时,对于会计人员诚信管理系统要增加移动访问功能,实现对会计人员诚信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和在线查询。除了在会计人员诚信管理系统的门户网站上能够查询信息以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或相关的APP软件实时查询会计人员诚信信息,最大化地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实现会计人员诚信信息资料的充分共享。此外,对于会计人员的信用修复也要统一规范,所记录的“信用污点”或者其他负面记录,应该设计一定的周期,在国外一般为7年,我国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根据失信程度以及失信后会计人员的实际表现设计不同周期。同时,对于会计人员的失信录入和信用修复,地方财政部门必须严格审核把关,由负责人签字生效方可执行。地方财政部门可以与第三方进行技术合作,做好会计人员诚信管理系统的维护,确保信息安全。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确保会计人员诚信建设有法可依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尽快推进会计人员诚信立法工作并出台配套的实施办法,确保有法可依、有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