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主体的认识而变化
④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4
f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2.有人认为,大数据己成为微时代的伟大生产力,将释放出巨大的价值;也有人认为大数据会威
胁到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甚至有人提出要警惕“数据暴政”。人们对“大数据”有不同认识,是因
为
A.认识受到主体立场、方法、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
B.大数据是复杂的、变化的,人们无法把握其本质
C.大数据对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往往与谬误相伴而行
23.退休医生叶如陵拒绝了许多医院的高薪返聘,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免费为社区居民看病
和举办医学知识讲堂,并利用自家电话提供健康、心理咨询,被社区居民誉为“友善的邻居兼健康
顾问”。这启示我们,做一个友善的邻居应该
①善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并满足邻居的各种需求
②利用社会的各种客观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③发挥自身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把守望相助作为与邻为伴的价值标准与追求
A.①③B.①②C.②④
D.③④
24.“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
的宗盟
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
B.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
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
25.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
26.“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
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
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
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
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
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7.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
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8.据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
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
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