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因而探究的问题是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2.小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因此,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5甲所示)。
5
f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5乙所示)。
图5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1)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块的推力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2)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理由是答案:(1)速度做功越大;(2)不合理
没有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解析:(1)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让小车进入水平面时有不同的速度,高度越高,速度越大。所以,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小车撞击木块,就给木块一个作用力,木块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小车就对木块做了功,这表明小车具有能。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的推力做的功越多,也就表明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越大。(2)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这样小车的质量不同,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也不同,有两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没法进行研究。
6
f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C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C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
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C
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5.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