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县县委、县政府在考虑解决这个大难题。
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但是在林县境内没有这样的水源,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
浊漳河发源于山西省沁县漳源镇,东以太行山为屏障,西以太岳山、沁河为邻,上游分为南、西、北三个水源,主河段长12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上游大部为土石山区与黄土阶地丘陵区,支流会合在中游,流经山西省潞安盆地,东下山西省平顺县,再向下流经河南和河北两省的边界,在林县任村镇古城村同清漳河会合,向东流入海河。浊漳河沿林县边境的长度有2568公里。浊漳河水量比较充沛,据水文记载,最大流量为每秒7000立方米,一般流量每秒30立方米,平均最小流量每秒1302立方米,即使在中等旱年枯水期流量也是每秒八九立方米。所以,浊漳河是个理想的水源,可以修建一条引漳入林的引水渠,把漳河水引到林县来。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林县县委、县政府就有过引漳入林的打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实施。杨贵到林县担任县委书记后,同水利技术部门经过多次考察、对比,一致认为引漳入林工程可行,决心让这一工程付诸实施。最初,林县人把这项工程叫做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3月,杨贵在中共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上提议,把引漳入林工程改称了“红旗渠”,当时改这个名字有它的政治背景,意思是“高举红旗前进”。
f从浊漳河的那一段引水呢?也就是说,引水点选在什么地方合适呢?从流经林县边境的河段引水距离当然最近,但是,这一段的水引不过来,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从高处向低处引水好引,从低处向高处引水那是相当困难的,工程比较复杂,即使引上来,那个投入和以后的运行成本太大。利用自然地势引水最好,省工省钱又省力。流经林县边境的这一段漳河的河床太低,引水引不过去。那就只有沿着河道向上游寻找合适的引水点了,这个引水点必须符合什么条件呢?一个是,它的海拔必须要高于林县境内大部分耕地的海拔,这样才能保证把水引到林县来;再一个,它的河段要相对狭窄,便于拦水蓄水,同时利于减轻工程施工量。
杨贵等县委领导带领技术人员沿漳河经过多次考察、测量,在山西省平顺县境内的漳河河段选了耽车、侯壁断和辛安三个引水点。经过河南省委与山西省委、林县与平顺县协商,最后把引水点定在了侯壁断。但是,从侯壁断到林县境内引水,设计中的渠线要通过浊漳河沿岸的太行山高山峡谷区,渠线必须得绕着太行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