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全家就搬了家,搬到了哪里呢?搬到了有水源的城郊乡桃园村。
因为缺水,很多山村的小伙子娶不上媳妇。任村镇牛岭山村因为缺水,本村的姑娘纷纷嫁到山下,外村的姑娘又不愿意上山,解放初期,40岁以下的光棍汉就有30多个。茶店乡张大郊村73岁的老汉王白丑因为所住的地方缺水,打了一辈子光棍,邻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夭折了,王白丑把这个小姑娘的尸体埋起来,告诉他的族人说:“我死后,你们把我跟这个姑娘合葬,算是我娶
f了媳妇了,在阴间我也好去见祖宗。”因为严重缺水,老百姓在本地生活不下去了,有的就只有含
泪离开故土,到外地去逃荒要饭。特别是二十世纪40年代初,林县连年大旱,加之发生蝗灾,日伪军又疯狂扫荡掠夺,林县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只好去逃荒。当时,全县外出逃荒的达10800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4,饿死1650口人,占总人数的43‰。当时有一首民谣:“住在山里不提气,种着使死龙王地。弯腰弓脊干一年,临底逃荒上山西。饿死爹,饿死娘,卖了妻子和儿郎。剩下自己去讨饭,终究填到狗肚肠。”民谣令人心寒啊。
那么,到哪里去逃荒呢?到山西的多,因为翻过太行山就是山西省。当然也有跑到山西、河北的。今天,在山西省的晋东南和吕梁一带,就有很多林县移民,在长治市西南十多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就叫林移村,意思是林县移民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来自林县横水、城关、合涧等地的25户难民逃荒到这里,在当时还是一片荒草滩的地带落脚栖身,村里现在的人口已经有900多口人;在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广场附近有一个林县移民巷,有林县移民300多人;在陕西西安市东关正街还有一个林县移民大院,现在成了一个小区,小区里有林县移民近二百人。他们都是被水逼上逃荒路后,流落到这里的。
因为水缺贵如油,长期以来林县人养成了惜水如命的习惯,许多山村的农民,平时很少洗脸洗衣服,多在过年过节、赶庙会、走亲戚等特殊情况时才洗洗手脸、衣服。洗手脸也往往是全家人共用一个脸盆,舀到里面一点点水,大人洗了小孩洗,洗罢还要
f把脏水澄清留作下次再用。刷锅洗碗水也是上顿用了下顿再用,今天用了明天用,连用数次,最后浇菜,或者让牲口喝。
一位名叫崔复生的林县籍作家曾经在一篇关于红旗渠的报告文学中这样写到:“水,维系着林县人的命。
“外地人到林县做‘官’,如果头脑里没水,那不可思议;林县人如果存心把水糟蹋掉,那就不仅仅成过错,而是前逆祖宗后坑子孙的罪孽了。”
1954年5月,杨贵,也就是后来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