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33超声与次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超声的特点及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2、了解次声的特点及其危害性。过程与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超声和次声的学习,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2、知道超声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技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音像资料、图片。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交流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超声和次声1、复习提问: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2、提问引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为什么却听不到蝴蝶
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呢?(看学生的反应及回答)看来我们大家不是很清楚,不过没关系,这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音调的角度来研究声音。
3、请大家阅读课本P47的第一自然段并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104Hz~1012Hz)(2)上述范围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吗?那正常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范围是多少?
20Hz~20000Hz(3)那正常人的耳朵不能听到的声音我们把它们分别叫什么?其频率范围又是多少?(4)再请大家阅读课本P49的《信息窗》,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人和一些
动物的听觉范围。①比较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听觉频率的不同。②人的听觉与发声的频率范围相同吗?人的听觉范围与发声范围哪一个大?4、知识应用(1)演示:弹簧振子上下振动。让学生根据现象解释为什么听不到弹簧振子振动发出的声音?(提示:弹簧振子上下振动很慢,频率应该小于20Hz。)(2)学生解释开始上课时的提问:人能听到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为什么却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呢?二、超声1、强调: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不仅能发出超声,
而且能听到超声。前面我们在《信息窗》里从有关的听觉和发声范围可以得知。2、设置问题:根据你收集的情况知道超声有哪些应用吗?请学生阅读课本P4748
3
f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回答,并加以补充。
(1)蝙蝠的超声导航。
(2)B超。
(3)声纳定位。
强调:利用声纳定位即回声测量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需要测出声音由海面到海底,然后再返回到海面所需的时间。可用公式vst的变形
公式svt进行计算。
(4)碎石。
3、播放下载的课件《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