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王春艳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北宋加强中央
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
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符合人民的愿望。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
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
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
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讲清,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
f的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讲述此节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同时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2中央削弱相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教师归纳利进一步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弊中央权力过于分散,各部之间互不了解情况,运转不灵,故制定政策时往往脱离实际,政府效率低下。3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设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