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测试
历史试题
201612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占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2.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承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3.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C.儒家教化逐渐普及B.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疆化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4.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手工业发展C.大一统局面形成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5.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都一心一意向往着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在皇帝面前也侃侃而谈,俨然以政治主体自居,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对照之下,王守仁除了正
第1页(共10页)
f德元年《乞宥言官去权奸》一疏,因而被放逐龙场之外,其余奏疏多关具体事务,极少涉及朝政。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C.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B.心学实践方向的变化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早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颇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朝代次数频率秦汉375085次年唐49317次年宋87427次年元5135.31次年明5105185次年清5344199次年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C.明清农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