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
摘要:在当前的学校工作中,德育往往处于“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就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状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德育的现实困境,让德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起着良好的精神纽带的作用,同时在现代德育中依然对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重点论述的对象即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如何有效渗透。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有效渗透一、传统文化的范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它包括中国传统的古文、故事、乐曲、赋、民族音乐、戏剧、国画、书法等;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包括中国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各地、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f在历史上曾留下光辉的一页,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优秀的思想和品德值得我今天的人学习和领会,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德育的传承与发展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有效渗透1利用传统文化典籍,传承优秀品德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些美德故事的介绍既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儒家文化主张“仁者,爱人”,在为人处世上对人们提出了相应的规则和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古代社会对待老幼的态度向我们表明一个真正发达的社会,它的社会应该是和谐美好的,人与人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人们尊重老人,因为他们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他们年老的时候,理应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关注。比如,我们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年人的时候,会不忍心他们受到旅途的颠簸,希望他们能够享受片刻的温馨,我们会选择主动让座,这其实就是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我们的道德走向,现在现实
f社会中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因素,因此,利用传统文化,传承优秀品德的呼声更加强烈,我国古代典籍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及德育的要求、传承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