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荷塘月色》导学案
年级组:一年级科目:高一语文(必修二)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理清全文结构,掌握本文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2、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能力目标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2、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法,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意。2.运用多媒体手段,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画面美。
【教学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含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
1.通感手法的运用。2.对本文语言技巧的鉴赏。
【教学过程及内容】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诞辰一百周年题诗:晨鸣共北门,谈笑少时情。背影秦淮绿,荷塘月色明。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朱自清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这种矛盾心情,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不少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既不甘心沉沦,又不敢投入革命斗争。《荷塘月色》就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荷塘月色》导学案第1页(共4页)
f3、知识积累(1)有关莲的诗文①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④《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⑤《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⑥【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2)修辞手法①比喻:比喻又叫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