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不甘落后进入“扩张的时代”。据此可知,该西欧国家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9.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为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中国废除闭关锁国政策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D.西欧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10.1584年,英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克卢特发表《论西方发现》,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为英国解决人口失业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此可知B.殖民扩张便于英国维持社会稳定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A.殖民地是英国财富的主要来源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11.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上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是由于A.炼钢技术的改进B.化学工业的进步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12.右图是英国部分年代棉纺织品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
f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B棉纺织业部门的系列创新C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D棉纺织手工工场不断增多
13.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A.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D.国人受到新型商业模式利润的刺激
14.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15.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项目轻工业产品进口比例出口比例进口比例出口比例1912年547109137361936年1432524769
重化工业产品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B列强加强对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