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选择题1.北宋诗人孙舜卿曾这样描述“终日游嬉廛市间,以鬻伎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的哪一社会问题A.冗官B.冗兵C.积贫D.积弱【解析】材料意指北宋军队纪律涣散。B项主要指数量巨大,与材料意思不符;A、C两项在材料中亦无体现;D项是指军队战斗力低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经常战败,故选D项。【答案】D2.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北宋“三冗”问题是指“冗官”“冗兵”和“冗费”。结合所学知识及所给的选项可知,出现这三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官僚机构和军事体系的庞大、战争费用高。【答案】D3.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其关键问题是A.辽、西夏的威胁B.军队战斗力弱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解析】A、B、C、D都是社会危机的表现,但其中最关键的应是由于“三冗”问题导致的国家财政入不敷出问题,故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是理财,C正确。【答案】C4.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辙曾提出批评:“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苏辙批评的变法措施是A.均输法B.青苗法C.募役法D.保甲法【解析】由“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可判断符合青苗法的内容。故选B。【答案】B5.王安石所言的“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变法措施是
fA.青苗法B.市易法C.保甲法D.免役法【解析】从信息“役”“用募”“农归于畎亩”等可知是雇人服役,保证了农时,即免役法。【答案】D6.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D.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解析】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尤其是理财措施,严重触犯了大官僚、大商人、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因此主要矛盾是D。【答案】D7.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限制高利贷盘剥C.抑制土地兼并D.减轻农民负担
【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