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发展,新闻出版业实力空前增长。新闻出版事业全面繁荣,新闻出版产业快速发展,新闻出版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农家书屋工程、全民阅读工程、重点出版工程、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等重大惠民工程为支撑,覆盖城乡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农家书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39万家,惠及几亿群众。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十一五”时期累计生产图书1358万种、338亿册,是“十五”时期的2倍;报纸年发行量接近500亿份;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古籍整理、精品翻译取得丰硕成果,文化创新和传播能力不断增强。版权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4。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产业迅速崛起,一大批出版、印刷、物流和数字出版基地孵化能力不断增强,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基本形成。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预计达到1万3千亿元,增加值占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以上,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r
r
r
三是大变化,新闻出版传播力空前提升。“十一五”时期,首先是思想观念大变化。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摆脱僵化思维模式束缚,改变陈旧落后工作理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占了主导地位,新闻出版业内容创新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极大增强。其次是体制机制大变化。重塑市场主体,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经营性新闻出版产品与市场、资本和消费者的接轨,新闻出版业体制机制发生了突破性重大变化,增强了发展的活力。第三是产业格局发生了变化。深入推动对内对外开放,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全面进入政策许可的新闻出版领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开放格局不断完善,新闻出版业发展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第四是国际影响大变化。传播手段不断创新,图书、报纸和期刊等传统出版介质借助现代科技升级换代,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战略性新兴业态迅猛发展,新闻出版传播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走出去”方式和渠道极大拓展,我国图书和期刊等出版物发行进入193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闻媒体记者遍布全球各地,新闻出版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极大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r
r
四是大跨越,新闻出版业竞争力空前增强。“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市场竞争力空前r